google pixel,在当今的市场中确实是一款非常独特的手机。
手上同时有顶级 ai 大模型和操作系统,还自研端侧 ai 手机处理器,并且拥有庞大用户量厂家,全球目前只有 google 一家,google pixel 自然而然就成为了 ai 手机的一个范本。
去年的 pixel 9 不管是在手机本身的产品力还是 ai 能力上,都做到了系列的新高峰,继任的 pixel 10 作为十周年之作如何突破,不免让人期待。
外网的各大媒体和博主已经拿到了这款手机并进行了详细的评测。总的来说,pixel 10 并不是一次飞跃式的大更新,而是 pixel 9 基础上的一次迭代,是一台搭载了实用的 ai 功能的优良手机。
但它还不是「ai 手机」。
终于有实用的 ai 功能了
比起影像上整的花活,全新的「magic cue」功能要更加实用一点,the verge 的评价非常到位:
真正让 ai 从派对小把戏变成移动设备上发挥作用的功能。
magic cue(魔法提示)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「验证码自动提取」功能,范围和能力都要更强,会自动收集用户应用、电邮、短信、截图、日程等等的数据信息,然后在用户需要用到的时候主动提供。
比如当朋友问到今晚吃饭的地址,短信应用就会自动提示相关信息,用户一点就行。
以及更进阶的一种意图识别能力:在食评网站上看到几家餐厅推荐,打开 google 地图搜索框键盘就会自动建议餐厅的名字。
不过媒体都发现,这个功能不总是非常稳定能生效,并且需要长时间使用手机,等待处理应用之中的所有信息,而一些比较久远的预订安排就很难被提示。
magic cue 不总是有用,有时候也给不出任何提示,图源:engadget
对比起效果类似,但需要用户主动去询问的苹果 ai siri,google 的 magic cue 在实用性上要更强,毕竟我们对 ai 的期待,还是它能更主动地将结果推送到我们面前,减少自己的存在感。
pixel 10 还带来了类似三星「即时简报」的 ai 个人总结功能「daily hub」,快速摘要提示个人一天的日程安排,并推送一些你可能以为会感兴趣的内容。
the verge
由于 youtube 也属于 google 服务,有时候 daily hub 推荐的 youtube 视频或音乐确实能很好预测到用户的喜好。
不过 the verge 发现这个内容推送不总是很好用:仅仅是因为用户查了废品回收公司的时间表,手机就给她推送了一堆废品回收的相关知识。
ai 实时翻译可以说是 google 的舒适区,这次 pixel 10 更进一步,把这个功能集成在通话之中:跨语言直接聊天,ai 会按照你的声线,把你说的话翻译成对方的语言。
图源:9to5google
看起来很理想,而在 the wired 实测中,只能实时翻译一段时间,很快就连朋友的语音都听不见了,并且在语速很快的时候也无法正常运作。
这个功能更像是「秀肌肉」而不是从日常使用角度出发,毕竟大部分人很少有机会和外国人通电话,即使遇到这种场景,对方大概率也是陌生人,也没有太大必要还原自己的声线了。
这种乍一看很高技术力,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作用的功能在 pixel 10 上比比皆是。比如从发布到实测都被吐槽的「camera coach」——ai 实时分析取景器,生成一个个详细步骤帮你拍出好照片。
这个功能确实能拍出不错的照片,代价就是整个过程变得非常繁琐,需要用户进行不少尝试,而我们用 ai,不就是想跳过这些繁琐步骤,直接获得一个不错的结果吗?
pro res zoom 新功能或许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 ai:利用 pixel 10 pro 的 5 倍长焦拍摄一张 100 倍的照片,然后用 ai 对细节进行增强。
实测效果比预想中要优秀很多,虽然不能作用于人脸,出片质量还算稳定,不过由于照片细节要靠 ai 自己脑补重画,所以有时候出片会比较诡异,比较适合光线充足、拍摄对象很好预测的场景。
放大 100 倍拍摄,左:未开启 pro res zoom;右:开启 pro res zoom
「指令修图」也是一个相对更实用的场景:直接告诉 ai 你想把图修得怎么样,为图片增加或删除什么物体,ai 就会根据你的指令调整、重绘图片。
不少媒体都对这个功能给出了好评,让不懂色阶、曲线等等参数的小白几秒内 p 出好照片,当然也有短板,比如没办法拉直一些倾斜的拍摄物体,也很难针对单一的拍摄对象进行精修。
关于这个功能,wired 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:很好体现了 pixel 10 的「ai 手机」属性,让用户知道自己手上的手机,还能用自然语言完成一些复杂交互。
两个单词让 gemini 为我修出美图,图源:android central
总体来说,外媒认为 pixel 10 这台「ai 手机」上的 ai 功能虽然又多又杂,但其中有不少实用性很高,另外一些则显得有点强行。
当然,pixel 10 的 ai 功能也免不了幻觉和误解用户意图的毛病。the verge 的编辑在用全新的「日记」应用时,写道自己的女儿心情不好,因为今天是她朋友在学校的最后一天,ai 马上安慰这位编辑节哀顺变,其实这位好友只是要转学了。
ai 之外也是好手机
ai 之外,外界对 pixel 10 最关心的,还有全新的 tensor g5 处理器实际表现如何。
google 自研的 tensor 处理器由于此前采用的是制程落后的三星工艺,导致连续四代都被诟病性能差、能耗高,g5 换用苹果同款的台积电 3nm 工艺,因此期望值还是很高的。
虽然从跑分上看,g5 还是落后高通和苹果一代,但体验上纵向对比以往的 pixel 9 手机,还是有不小的提升的。
最明显的感知:pixel 日常使用终于不会无缘无故发热,甚至还能打游戏了。
android central 用 pixel 10 pro 启动了《原神》和《我的世界》,能够以 60fps 的帧率运行,而上一代 pixel 9 pro 连 40fps 都相当吃力。
图源:android central
the wired 则尝试了更极限的场景。最高设置跑一个多小时《鸣潮》,pixel 10 pro 会出现一些卡顿,没有均热板配置的 pixel 10 会更卡并且更烫,总体体验都很好,只是依旧不如 iphone 16 pro 或者三星 galaxy s25 ultra。
而 android authority 发现,g5 的 gpu 更换了架构,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兼容性问题,以及比前一代更明显的发热问题,导致长时间使用后,pixel 10 系列的 gpu 性能表现已经很接近上一代了。
图源:android authority
比起性能跑分,google 更注重的其实还是 tensor 跑本地 ai 大模型的能力。
台积电代工的 tensor g5 另一大优势就是更优秀的能耗表现,即使三款手机的电池容量提升不大,手机续航还是有不小的提升。
不管是 pixel 10、pixel 10 pro 还是 pixel 10 pro xl 都属于是「妥妥用一天」的水平,特别是 xl,续航时间比前代提升足足 90 分钟,能亮屏 7 小时左右。
虽然充电功率没有太大提升, pixel 10 系列全新的 qi2 无线磁吸充电依旧获得了不少好评,但有一个降级:不再支持过往型号的反向充电功能,不能再帮其他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了。
图源:the wired
影像方面虽然硬件上改变不大,不过 google 的长处还是调校和算法。
pixel 10 上的人像模式获得了一致好评,支持全分辨率的人像拍摄,可以捕捉更高层次的细节。
图源:cnet
但 engadget 发现这为手机带来更大的处理压力,连拍三张手机就会需要暂停拍摄进行处理。
成片方面,pixel 10 的人物肤色比较均衡,并且对头发进行了单独优化,the verge 形容「保留了每一缕头发」,弱光环境中 pixel 10 pro 表现远远优于 iphone 16 pro。
图源:petapixel
左:iphone 16 pro max,右:pixel 10 pro,图源:the wired
同样可圈可点的还有 pixel 10 pro 的 4800 万像素的五倍长焦,不仅色调准确,在任何光照环境下都能实现清晰、干净的成片效果,the wired 给出了高度评价:
这些手机(pixel 10)的变焦功能真是一种享受。
pixel 10 pro 5 倍光学变焦,图源:cnet
ai 手机的下一步怎么走
pixel 10 是一台好手机吗?几乎每家媒体都给出了一个 8 分以上的好评,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确实是一款不错的产品。
并且很难得的,在 pixel 10 配备的一大箩筐 ai 功能之中,确实是有实用的,当然也有「为 ai 而 ai」的整活。
只是,即使是手握顶级 ai 模型、操作系统以及处理器的 google,做出来的「ai 手机」也只能给人一种「就这」的感觉,不免让人觉得有点灰心。
通话时也能提供航班信息的 magic cue,图源:9to5google
虽然「magic cue」和指令修图确实好用,它们解决的更多是用户的痒点,把一些平时不够好的体验更流畅了,谈不上「颠覆性」,本质只是 ai 对当下手机使用的一种赋能,而没有改变我们用手机的方式。
本质上,这些功能和「自动填验证码」的创新,其实没什么不同。
在我们的想象中,ai 的运行逻辑应该是由人类用户下达指令、ai 自动理解指令并主动结合周围的一切资源开始自动执行任务:
我不需要谷歌相册必须要我点击编辑按钮之后才会弹出 gemini 对话框,我需要直接唤醒 gemini:帮我把我刚才拍的两百张酒吧照片里面模糊的删掉,p 一下亮度和颜色,然后选出 9 张不一样的鸡尾酒发朋友圈。
而且,即使 pixel 10 的性能已经有明显提升,不少 ai 能力实现端侧运行,能力依旧相对有限,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功能需要联网,利用云端 ai 算力进行。
而云端就意味着这些功能不是随时就绪,体验的好坏非常取决于网络连接的速率,也很大程度制约了一些更强大的功能落地到手机场景。
平时用电脑进行办公学习,调用云端强大的 ai 聊天机器人协助我们很正常,而在智能手机,日后甚至还有眼镜这些碎片化强移动的场景中,云端 ai 并不是一个最完美的方案。
pixel 10 搭载的端侧 gemini nano 小模型完整的规模也在 8b 左右,虽然已经不算小,对比动辄 70b 上下的常规生成式模型来说,这中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在这几年内,我们也难看到手机的性能表现突破到这种水平,完全成为一台内置强大大模型,交互上完全不同的 ai 手机。